中央企业补链强链延链促进产业链稳定发展

2020-07-06
分享到:

产业链协同复工达产是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抓手。疫情当前,中央企业在国资委领导下,高效协同,从“补链、强链、延链”三方面入手,全力保障产业链,推动国民经济进一步复苏发展。

补链:让产业正常“转”起来

针对在疫情中产业链暴露出的一些缺位、短板问题,中央企业梳理存在困难、精准施策,着力打通产业链堵点、畅通痛点、补上断点,帮助解决物流运输、资金周转、消费下挫等难题,助力产业快速恢复正常运转。

面对疫情,中国远洋海运做好交通运输组织保障,船队和全球航线服务始终不中断,所属1300多艘船舶持续正常运营。1000多家企业全面复工复产,航运、物流、港口、货代、船代等全线接力,坚持“7×24”小时作业和服务,全力确保我国外贸进出口运输和国际贸易物流“生命线”货流通畅。

疫情期间,不少中小企业资金压力陡增,存在“断链”风险。华润集团所属企业主动减租让利,与中小微商户共克时艰。华润置地减免购物中心商户租金10.2亿元。华润燃气执行国家对中小微企业“欠费不停供,暂缓缴纳燃气费”政策。华润银行对疫情保障型客户发放4.2亿元涉疫保障贷款,为湖北籍客户开通宽限期保护18.86亿元,为2048个小微企业主、普通工薪人士办理延期还款还贷。

优化产业布局,中核集团中国铀业加快天然铀产供销储一体化体系能力建设,积极把握国际市场天然铀价格的波动变化;加速退出低效高风险的贸易业务,加快向环保产业、地灾治理等优势产业转型。今年4月至5月,中国铀业各单位新签销售和市场服务合同42亿元。

强链:协同合作与重点工程并行

把产业链做大做强,中央企业深化开展上下游、企业间、企地间等合作,打造形成产业聚合优势;同时积极协调推进投资规模大、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全产业链顺畅运转。

中国三峡集团与山煤集团以煤为“媒”,协作完成产业链上下游抗疫保电。山煤集团在煤源供应、运力组织上集中力量优先保证受疫情影响地区和中国三峡集团湖北能源集团的煤炭供应。中国三峡集团打通人流、物流堵点,突破货运物流限制,顺利让列车发运。两大企业的联动作战解决了湖北的燃“煤”之急。

中国大唐昆明文笔山二期风电项目、黑龙江威虎山二期风电项目均如期投产,带动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复苏。以一台风力发电机组为例,其包含塔筒、叶轮等近400个设备零件,涉及到上下游各类型制造业企业,推动更多上下游企业突破困局,推动产业链各方的共赢。

延链: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借力新基建,中央企业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延伸、转型、升级,努力做好新基建产业链的投资者、研发者和建设者,不断优化产业链结构、提升产业链价值,继而形成增长新动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

5月29日,中国移动发布了5G医疗边缘云1.0产品。该产品是业界首个采用云网一体架构的行业5G智能边缘云平台,融合了5G切片和边缘计算技术,可一站式满足医疗行业的连接、计算、存储、中台、业务、安全等核心能力需求。该产品将加速新一代5G智慧医院解决方案的规模应用,助力医疗信息化产业的扩展和升级。

航天科工针对“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港口厦门港九节礁特殊的气象数据观测需求,量身定制中国首座灯塔气象观测站——“丝路海运”自动气象观测站,并于6月11日部署完成,开创了港航气象服务的先河。据估计,观测站将有效提升港口约10%的雾天通航效率,为“海上丝绸之路”保驾护航。

中央企业还努力通过海外项目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保障国际贸易和产能合作平稳进行。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中核集团牵头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重达1250吨的杜瓦底座吊装工作圆满完成,拉开了ITER主设备安装的序幕。中国华电与印尼、俄罗斯、越南等十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能源合作,建成俄罗斯捷宁斯卡娅热电站、印尼巴厘岛电站等重大电源项目。


上一篇:上合“一带一路”央企“国际客厅”发布约800亿元招商项目
下一篇:我国正在加速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